制藥廠潔凈服使用:穿脫順序錯誤會導致什么后果?
制藥廠潔凈服的穿脫順序是 GMP 規范中的基礎要求,看似簡單的步驟顛倒,可能導致整個潔凈防護體系失效,為藥品生產埋下污染隱患。錯誤的順序會打破 “從潔凈區到非潔凈區” 的防護邏輯,使人體污染物或外部雜質侵入關鍵生產環境。
穿錯順序:將外部污染帶入潔凈區
正確的穿戴流程應遵循 “從上到下、從內到外” 的原則:先戴發帽覆蓋全部毛發,再穿連體服、戴口罩,最后套鞋套與手套。若顛倒順序(如先穿鞋子再穿連體服),褲腳與鞋套的銜接處會因后續動作產生縫隙,將更衣區的灰塵帶入潔凈區。某生物制劑廠的監測顯示,穿脫順序錯誤時,A 級灌裝區的≥0.5μm 微粒濃度會升高 2-3 倍,微生物檢出率增加 40%。更嚴重的是,若先戴手套后整理發帽,手套表面會沾染頭發絲,接觸藥品容器時直接造成可見異物污染。
脫錯順序:污染潔凈服與二次擴散
脫衣時需從 “污染程度高的部位” 開始,依次為手套、鞋套、連體服、口罩、發帽,且脫衣過程中不得觸碰潔凈面。若先脫發帽再脫連體服,頭發絲可能掉落在潔凈服外表面,污染后續的清洗流程;脫手套時若手部接觸手套外側(污染面),再觸碰門把手等物體,會導致更衣區交叉污染。某疫苗車間曾因員工脫衣時先解開上衣拉鏈,使內表面暴露并接觸外部環境,導致潔凈服清洗后仍檢出芽孢桿菌,最終影響 3 批次產品質量。
不同潔凈等級的順序風險差異
A/B 級高風險區:穿脫順序錯誤的后果最嚴重,可能直接導致藥品無菌檢測不合格。某凍干粉針車間因員工戴口罩后未及時整理,口罩邊緣露出的皮膚皮屑落入藥液,導致批產品微生物限度超標,直接損失超 200 萬元。
C/D 級區域:順序錯誤雖不會立即引發嚴重污染,但會加速潔凈服的發塵量增長,使原本可使用 7 天的服裝提前 3 天失效,增加更換頻率與成本。
錯誤順序的連鎖反應
穿脫順序錯誤還會引發間接問題:員工因糾正錯誤動作頻繁接觸服裝修補,導致面料纖維脫落量增加;錯誤操作使潔凈服的密封性能下降,不得不通過更頻繁的清洗維持潔凈度,加速面料老化(經測試,錯誤穿脫會使潔凈服使用壽命縮短 30%)。此外,監管部門在 GMP 檢查中,常將穿脫順序作為重點核查項,違規企業可能面臨限期整改或停產處罰。
正確順序的執行保障
企業需通過三重措施確保規范執行:在更衣區張貼圖文流程(步驟分解至 8-10 步);每月開展實操培訓,考核合格率需達 100%;安裝監控并定期回放,糾正不規范動作。某抗生素企業實施后,因穿脫順序導致的污染事件從每月 2 起降至零。
美安服飾的制藥廠潔凈服可提供標準化穿脫指南,服裝結構設計(如拉鏈位置、魔術貼順序)與流程適配,減少錯誤操作概率。降低污染擴散風險。公司嚴選優質導電綢面料,精工細作,品質有保障,歡迎您到廠參觀洽談合作。